亚马逊评论区里的“东方魔法”:中国儿童绘本如何征服英语世界? | 社会科学报

   2025-07-25 kongyu870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学“走出去”推广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原创儿童绘本走出国门,进入英语世界。国家社科基金优秀项目“当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学“走出去”推广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原创儿童绘本走出国门,进入英语世界。国家社科基金优秀项目“当代中国儿童绘本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和传播研究”(20BZW150)指出,当代中国儿童绘本在英语世界的跨文化传播,其体裁特征、主题分布、封面设计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特点,对此加强研究,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儿童绘本的国际化发展。


原文 :《破茧与共舞:当代中国儿童绘本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传播》

作者 | 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朱红强

图片 | 网络


跨文化传播的底层逻辑





当代中国儿童绘本进入英语世界,其文本形态与翻译过程构成了跨文化传播的底层逻辑。我们的研究聚焦微观层面,解析译介绘本的体裁特征、主题分布及其在语言内部转换与图文符码翻译中面临的核心挑战,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体裁与主题:虚构叙事主导下的多元表达


近十年来,中国儿童绘本外译研究显著增多,学界关注点集中于翻译策略、图文关系、多模态分析等领域。基于现有译介实践及关键信息辨识,进入英语世界的中国儿童绘本在体裁和主题上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在体裁特征方面,虚构叙事占据主导地位,非虚构类文本则作为重要补充。虚构类绘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中国元素,如Ancient China: Ancient History Facts and Picture Book for Children、Ruby's Chinese New Year等作品,构建吸引力和文化传递通道,适应儿童认知特点和跨文化传播规律。以知识普及和教育为导向的非虚构类绘本在语言学习和文化认知方面作用显著,如Slide and Seek: 100 Words English-Chinese。由此形成了以虚构类文本为主导、非虚构类文本为补充的体裁传播范式。


图片


译介绘本的主题可归纳为以下五大类。一是语言文字与习俗文化,包括汉字识读、基础词汇、传统节日、日常习俗和文化符号等,体裁上常以非虚构或高度结构化故事呈现,侧重教育功能,如Chinese for Kids: 10 First Reader Books with Online Audio and 100 Words系列(Germaine Choe & Nancy Meyers);二是童谣、古诗词识读,包括中文童谣、唐诗等古典诗词的翻译与赏析,体裁上多采用互动式设计,兼具语言学习和文化熏陶功能;三是寓言、神话传说,包括经典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寓言,体裁上高度依赖虚构叙事,常需进行编译改编,以适应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认知习惯,如Nian, The Chinese New Year Dragon(Virginia Loh-Hagan,2020),此获奖作品(EUREKA Excellence in Nonfiction Awards - Gold Winner 2020)对“年”的故事进行了显著改编,明显贴合西方个人化叙事习惯,与中国传统集体性认知存在差异;四是历史典故与古典名著,包括历史人物故事,如“蔡伦造纸”“郑和下西洋”“仓颉造字”和四大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的简化改编,这类绘本基于史实或经典的虚构再创作,需要在忠实原著精神与儿童可读性之间取得平衡;五是中国元素的现代儿童故事,以现代中国为背景或融入中国元素的原创故事,聚焦日常生活、家庭亲情、成长体验等普适主题,如A New Year's Reunion(团圆)、Brandon Makes Jiǎo Zi(饺子),常以双语呈现,旨在展现当代中国风貌或普适情感。


翻译挑战与策略:跨越语言与符码的双重障碍


中国儿童绘本的英译并非简单的文字转换,而是涉及语言内部转换与图文符码翻译的复杂过程。语言内部转换的核心挑战在于文化专有项的处理,如特定食物、习俗、器物和概念等。国内学者如徐德荣等多聚焦于语言内部翻译策略转换的研究,而我们的研究更多关注图文、图音关系和多模态改编,例如童谣、诗歌的韵律在译文中如何再造或补偿。


在符际翻译方面,首先需要保持童谣的民俗特色,使其在不同时代流行,如《小老鼠又上灯台》(Little Mouse Goes Up to the Lamp Again)、《一园青菜成了精》(The Day Vegetables Became Goblins)等。童谣绘本作为一种口头民间文学形式,本质上具有民俗特征,可以成为儿童与社会、历史、文化互动的重要中介,实现民族文化的代际过渡。其次,绘本中的视觉表现需要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如《美好的一天》(A Lovely Day)、《我要点心!》(Dim Sum, Please)等。当代童谣绘本由现代插画师改编或再创作,将传统童谣可视化,赋予传统童谣现代生活元素,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


图片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儿童绘本在英语世界的跨文化传播中,其体裁和主题呈现出多样化与多元化的表达方式。然而,在翻译过程中面临语言内部转换与图文符码翻译的双重挑战,需要通过有效的翻译策略和多模态改编来实现文化的有效传递。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翻译策略,以更好地适应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认知习惯,提升中国儿童绘本在国际市场的传播效果。


封面设计的多模态话语实践





儿童绘本作为一种以图像为特征的艺术形式,通过图像与文字的结合传递信息和知识。在绘本设计中,图像占据主导地位,文字则相对从属,这种设计模式使得视觉元素成为传达和强化意义的核心。绘本的视觉元素,尤其是封面,不仅影响读者对书籍的第一印象,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封面作为书籍的“副文本”,在塑造读者对图书内容和源文化的印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与国外对绘本封面的研究相比,中国在这一领域仍有较大研究空间。研究中国绘本封面在海外市场的表征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亚马逊网站上中国儿童绘本的封面为样本语料,我们通过视觉叙事和社会符号学分析,探讨了封面视觉表征的多模态话语实践和意义建构。研究发现,中国儿童绘本封面的多模态意义建构主要通过叙事过程实现,包括行动过程,如中国传统故事《西游记》(The Little Monkey King's Journey)、《夸父追日》(Kuafu Chases the Sun)等;反应过程,如《中秋趣事》(Mooncakes)、《竹林里的大熊猫》(A Giant Panda of the Enchanted Forest)等;言语心理过程,如《我个子小吗》(Am I small?)。行动过程通过呈现中国传统故事、拟人化动物行为以及儿童角色的交往,构建了一个故事世界;反应过程呈现了虚拟故事世界的存在状态;言语心理过程则涉及汉字和方言的使用。此外,封面设计在互动意义的实现上,常采用长镜头视角,旨在通过整体呈现幻想世界来传达中国文化和儿童故事的信息,如Let's Go Yum Cha!、Playing with Lanterns等封面作品。在构图意义上,上下结构是最常使用的布局,这种设计既适合封面的常规设计,又通过无框架设置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和好奇心。


内容分析法进一步揭示了封面视觉在类别和主题方面的多模态特征。在类别特征方面,所收集的中国儿童绘本主要分为叙事性和信息性两大类。叙事性绘本以中国文化符号为中心,常通过中国方言、文学作品、传统艺术形式、传统习俗和日常文化符号来构建故事,旨在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信息性绘本则更多作为提升儿童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的媒介。在主题特征方面,我们提取了三个主要主题:动物作为参与者(如《三只小猪》等)、参与者与游戏(如《我们去远足吧》《在海滩》等)、参与者的社会化过程(如《米娜上学的第一天》《给外婆的礼物》等)。这些主题既符合儿童的审美和认知水平,又有利于儿童的未来发展。


图片


社会实践分析还揭示了影响中国儿童绘本封面表征的潜在社会文化因素。在文化背景方面,中国丰富的传统和习俗促进了封面所表征的文化元素的再语境化。在读者背景方面,绘本的双重受众(儿童和成人)决定了封面设计的多元化需求。在网络电商平台语境下,亚马逊网站的可用性和营销性也被视为影响中国儿童绘本封面表征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中国儿童绘本封面设计在多模态话语实践和意义建构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对封面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封面设计更好满足海外市场需求,提升中国儿童绘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英语世界市场的适应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儿童绘本在英语世界的市场表现逐渐受到关注。然而,其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适应性问题仍需要深入探讨。通过多维度的分析方法,我们探究了中国儿童绘本在英语世界市场的文化影响力及其所面临的深层次挑战。


依托亚马逊商务平台这一国际商务流通渠道,以在线网络用户评论作为主要观测点,采用评价理论和语料库语言学分析方法,对中国儿童绘本的线上用户评论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大量线上用户评论的语料库分析,研究归纳出书籍相关、插画元素、情感表达等十个主要语义域。其中,“书籍相关”成为核心主题,表明评论者对绘本本身的极高关注度。“情感表达”和“人物特征”则反映了评论者对绘本情感内涵及人物塑造的重视。关键词分析进一步揭示了book、story、read等高频词汇背后的意义,展现了评论者对阅读体验、推荐理由及购买动机的深入讨论。评论者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关注绘本的质量、美学价值和内容、角色塑造、情节发展等要素,还通过情感、判断和赞赏等态度资源表达了对绘本的综合评价。其中,赞赏表达尤为突出,反映出中国儿童绘本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接受度。


在话语实践层面,我们运用体裁分析明确了在线书评的通用结构,通常包含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核心部分。引言部分通过概述书籍内容或购买背景,阐述评论者的阅读动机及相关背景信息,为书评奠定基础;正文部分深入探讨书籍的各个方面,包括叙事结构、插图设计和主题内容等,并穿插个人趣闻轶事,使书评更具生动性和个性化;结论部分对书籍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可能包含推荐或反思,为读者提供综合评价和参考意见。


在社会实践层面,多种社会文化因素对中国绘本在线用户评论的评价产生了显著影响。首先,文化背景是影响评论者态度的重要因素。国际读者通过绘本这一窗口,深入了解并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中国文化元素表现出浓厚兴趣。其次,读者背景同样至关重要。绘本的双重受众——儿童和成人在评价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关注点。读者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等因素会影响其对绘本的喜好和评价。当绘本涉及家庭和人际关系主题时,这种双重受众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增强,家庭情感的共鸣和人际关系的描绘能够深深触动读者内心,使绘本更具吸引力。最后,在营销领域,亚马逊等在线平台为绘本提供了广泛的展示空间,通过线上用户评论,读者可以分享阅读体验和感受,为绘本的口碑传播和品牌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可见,社会文化因素、读者背景以及在线平台等均是中国绘本在线客户评论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了解和掌握这些因素,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广和塑造中国绘本的品牌形象,提升其在英语世界市场的文化影响力,同时应对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深层次适应性问题。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拓展数据来源,结合更多跨文化语境下的实证研究,为中国儿童绘本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958期第5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潘  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